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正则静”:苏轼“静观”诗学与易学的融摄

作者:王晓玉静观正则静东坡易传

摘要:“静观”是对主体与客体关系的表述,置之于审美活动,则体现了作者尚“静”的审美态度。中国古代美学史上的“静观”审美态度本于道家的“虚静”说,魏晋之际引起了文论家的广泛重视。“静观”也是苏轼倡导的审美态度,在其诗学体系中有着重要地位。较之于前人,苏轼的理论创见在于,不仅植根于道家的“虚静”说、佛家的“空”说,还融摄了周易的“正”说阐释“静”的理论内涵与美学意蕴。苏轼从本体、认知与德性的层面阐释了周易“正”说,“正”说“迎其正心”“沛然自得”“刚中柔外”的内涵表征于诗学,即倡导超越物蔽、不累于物的审美心态,以“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为追求的文学风格。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中国韵文学刊

《中国韵文学刊》(CN:43-1014/H)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季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中国韵文学刊》的宗旨是古为今用,促进时代的学术繁荣,弘扬华夏精神文化。研究对象是中国韵文,涵盖中华古文明中一切以音乐性语言写作的文学作品,主要为诗、词、曲、赋等。同时本刊也鼓励当代韵文创作。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