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三种肺复张方法在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比较

作者:卜会驹 温海洋 王存 林小茂 陈亮呼吸窘迫综合征成人肺复张控制性肺膨胀法呼气末正压递增法压力控制法

摘要:目的 探讨三种不同的肺复张方法用于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效果和负影响.方法 肺外源性ARDS患者44例,按照交叉设计的方法在不同时段分别应用控制性肺膨胀(SI)、呼气末正压递增(IP)、压力控制(PCV)三种肺复张方法,记录肺复张前后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氧合指数、肺静态顺应性等指标的变化,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肺复张后患者短时间内氧合指数和肺静态顺应性都明显增加,IP法改善较SI、PCV两种方法更明显[肺复张后1h氧合指数:227±42比190±19、186±21;肺静态顺应性:(59.4±12.5)ml/cm H2O(1cm H2O=0.098 kPa)比(50.1±9.3)、(49.7±10.6)ml/cm H2O;P<0.05],肺复张后2h三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复张后患者短时间内均有心率增快,CVP上升,MAP下降,SI法变化幅度较IP、PCV两种方法小[肺复张后10 min心率:(94.0±10.3)次/min比(116.0±14.8)、(107.0±5.7)次/min;CVP:(13.7±3.1)cm H2O比(18.4±6.7)、(15.4±2.7)cm H2O;MAP:(87.0±12.1)mmHg(1mm Hg=0.133 kPa)比(73.0±4.8)、(81.0±6.6)mm Hg;P<0.05],肺复张后20 min三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肺外源性ARDS行肺复张,IP法在肺顺应性和氧合改善方面效果最明显,SI法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最小.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中国医师进修

《中国医师进修》(CN:11-5455/R)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中国医师进修》是综合性临床医学期刊,旨在深入医学领域的研究与探讨,汇集医学科研、医护、管理人员以及各级医科院校广大师生的研究成果和医学实践的宝贵经验,集学术性、前沿性、实践性为一体,致力打造医、药、护、管、卫及科研人员交流展示成果的平台。内容适合各级医疗卫生、医药科研、医学教育机构的科研人员、医护管理人员以及广大师生阅读。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