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武汉市江夏区大桥新区红旗村黏土盖层岩溶塌陷致塌模式分析

作者:涂婧; 李慧娟; 彭慧; 魏熊; 贾龙黏土盖层岩溶塌陷致塌模式力学模型防治措施

摘要:武汉市江夏区大桥新区红旗村文化大道附近发生岩溶塌陷,其上覆盖层为黏土。文章针对该类型岩溶塌陷,结合岩溶发育特征、土体物理力学性质、水文地质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影响因素,对致塌模式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出在溶沟底部分布有软塑至流塑状的力学性质较差的红黏土,溶沟底部发育的溶蚀裂隙与下部的溶洞或通道相联通;流塑状红黏土流失至下部岩溶通道中,形成土洞;钻探施工、楼房载荷、振动作用加速黏土体的软化、崩解和溶蚀作用,进而加速土洞向上发展。此外,地基开挖减少上覆黏土厚度,降低了土体抗剪强度,最终在上覆土体自身重力和附加荷载作用下发生塌陷。根据土体受力情况,得出塌陷力学模型,并利用数据进行验证,其验证结果与实际相符合,并结合致塌模式和力学分析提出应增强土体抗塌性能、增加建筑物地基稳定性和减缓岩溶系统水动力因素变化的防治措施。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中国岩溶

《中国岩溶》(双月刊)创刊于1982年,由中国地质科学院主管,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主办,CN刊号为:45-1157/P,自创刊以来,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