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中医药“异病同治”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新解

作者:孙鹤异病同治中医药国际化中医病机中药作用机制

摘要:中医中药是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瑰宝和精髓,在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等方面独具特色和优势,对人类健康和世界文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近年,国家对中医药创新发展再次提出殷切希望和鼓励,要“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互相补充,以及发挥中医药在疾病治疗和预防中的特殊作用”。因此,积极发展中医药特色疗法,结合现代技术对中医药的治病机制进行系统的阐明,对中医药的国际化进程以及临床价值的挖掘具有重大的意义。“异病同治”是在中医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产生的具有中医特色、可被现代医学验证并证明的诊疗理念。“异病同治”辨证论治观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从整体辨证出发,不同的疾病如果发病机理相同,仅疾病表观现象各异,则可以辨为同一证候,治疗上也可采用相同的方法。比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缺血性冠心病和急性高原缺氧病虽发病病位、表观反应皆不同,但其病因病机有着共同的特点,中医学可解读为存在相同的“证”,即均为气血阻滞,气不行血导致的多系统参与的进展式疾病,“气滞”和“血瘀”贯穿疾病的始终,具有一致的证候表现;同时,现代医学研究认为三者具有共同的病理特征,即都是由血供下降、组织缺血缺氧引起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局部组织细胞线粒体供能障碍、局部微循环障碍、病灶部位血液循环障碍等构成的复杂的疾病分子网络。因此,综合中医宏观辨证和西医微观研究,上述三者同为气滞血瘀型的组织缺血缺氧性疾病,按照中医药“异病同治”的理论,可采用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方剂进行治疗。本课题组针对“异病同治”这一中医药特色疗法,以复方丹参滴丸为例,从疾病的病理机制出发,通过构建机体微循环可视化技术、代谢组学技术、蛋白组学技术以及计算网络药理学技术�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CN:11-1155/R)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为专业学术性刊物。主要刊登实验药理学与实验毒理学方面的研究论著、简报、短讯、专题述评和短篇综述。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