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从明清戏神信仰看戏曲艺人的社会变迁

作者:陈戏神信仰社会转型乐籍制度明清戏曲

摘要:明中晚期社会转型及礼乐环境变迁,导致戏神信仰依赖"建祠"而显现,官方演剧与民间演剧进一步接通。晚明以老郎庙为代表的戏神庙的涌现,表明艺人之间自由、频繁的流动一方面确保了礼乐一体的传统,另一方面使地方教坊及乡村演剧的音声形态发展步入更为广阔的空间,并呈现缤纷样态:戏剧因"仪式性"和"观赏性"的功能分化,而呈现出形态上"戏"(戏剧性)与"曲"(强调音乐性)的双重发生学意义。清代梆子腔戏神由老郎向庄王的转变标志着乐籍禁除后,声腔地方性的认同强化及地方声腔腔种意识的抬头,系"国家认同"向"地方性认同"的转变。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中国音乐学

《中国音乐学》(CN:11-1316/J)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季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