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利用经会阴四维超声成像评价不同分娩方式对肛提肌裂孔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赵海静; 叶新华经会阴四维超声成像不同分娩方式肛提肌裂孔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探究利用经会阴四维超声成像评价不同分娩方式对肛提肌裂孔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90例单胎活产产妇,依据分娩方式不同分为阴道分娩组(58例)和剖宫产组(32例),阴道分娩组又细分为自然分娩组(38例)和产钳分娩组(20例)。于产后6~12周给予所有产妇经会阴四维超声检查,观察四组超声图像,并比较四组产妇在静息状态、Valsala动作及缩肛动作下肛提肌裂孔前后径、左右径、周径、面积及耻骨直肠肌角度、膀胱颈移动度。结果四组产妇的肛提肌裂孔两侧耻骨直肠肌超声图像下结构较模糊,部分产妇的图像可观察到单侧或双侧耻骨联合处撕脱,膀胱呈现大小不一的回声。在静息状态、Valsala动作下,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的肛提肌裂孔前后径、左右径、周径、面积及耻骨直肠肌角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缩肛动作下,阴道分娩组的肛提肌裂孔前后径、左右径、周径、面积及耻骨直肠肌角度均明显大于剖宫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阴道分娩组膀胱颈移动度为(15.33±3.81)mm,明显高于剖宫产组的(11.69±3.60)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静息状态、Valsala动作及缩肛动作下,自然分娩组与产钳分娩组的肛提肌裂孔前后径、左右径、周径、面积及耻骨直肠肌角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自然分娩组膀胱颈移动度为(16.12±3.05)mm,明显低于产钳分娩组的(21.35±2.89)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静息状态、Valsala动作下,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的肛提肌裂孔大小相近,在缩肛状态下,阴道分娩产妇的肛提肌裂孔明显增大,产钳分娩组产妇的膀胱颈移动度明显大于自然分娩和剖宫产,与产妇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有关。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中国实用医药

《中国实用医药》(CN:11-5547/R)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旬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中国实用医药》以全心全意为医务工作者服务为宗旨,以严谨、创新、求真、务实为办刊方针,报道医疗卫生工作领域的科研成果和临床经验,加强国内外医药学术交流,提高医务人员理论和实践水平。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