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苯丙胺类药物所致精神病性障碍患者脑白质微结构改变的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作者:赵晓丹 徐芳芳 苏中华 郝伟苯丙胺类药物精神病性障碍弥散张量成像各向异性分数表观扩散系数

摘要:目的探讨苯丙胺类药物所致精神病性障碍患者多个脑区白质纤维微结构的改变及其与精神病性症状的关系。方法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对40例苯丙胺类药物所致精神病性障碍男性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的14个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白质纤维微结构进行扫描,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应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rief psychiatric reacting scale,BPRS)评估其精神病性症状,并与DTI各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苯丙胺类药物所致精神病性障碍组左侧前额叶白质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 alanisotropy,FA)降低[(0.42±0.12)vs.(0.46±0.08),P〈0.05];胼胝体膝部[(0.79±0.06)vs.(0.76±0.05),P〈O.01]、双侧顶叶[(0.76±0.09)vs.(0.71±0.04),P〈O.01;(0.74±0.08)vs.(0.71±0.05),P〈O.05j、右侧海马[(0.86±0.11)vs.(0.80±0.05),P〈O.01]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均升高。患者组左侧顶叶(r=0.44,P〈0.01;r=0.47,P〈O.01;r=0.37,P〈0.05)、右侧海马(r=0.36,P〈O.05;r=0.46,P〈0.01;r=0.39,P〈O.05)ADC值分别与BPRS总分、缺乏活力、思维障碍因子分呈正相关,左侧顶叶ADC值亦与敌对猜疑因子分正相关(r=0.33,P〈0.05)。结论苯丙胺类药物所致精神病性障碍患者前额叶白质、顶叶和海马存在白质微结构完整性和连接性异常,且顶叶和海马微结构改变与精神病性症状相关。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CN:44-1213/R)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主要报道我国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精神科临床和基础研究的新成果,介绍相关领域研究的新进展,推广先进的诊疗技术,组织专题学术讨论和召开全国性学术会议。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