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公共理性与阐释活动的规范性本质

作者:韩东晖公共理性公共阐释规范性重叠共识

摘要:在走向公共理性的观念中,哲学阐释学发挥了重要作用。侧重公共性、实践性和规范性的视角来理解理性,强调基于历史性的文化和社会性的实践而凸显出的规范性维度,哲学阐释学对理性的批判是对理性的丰富和扩展。但是阐释学面临的难题,就是既要限制纯粹理性的过度膨胀,同时又不陷入相对主义的沼泽。这需要把握语境、事实、规则、视角等问题上的阐释学处境,走出视角主义困境。基于公共理性的公共性阐释活动是一条希望之路。这种公共阐释建立在哲学阐释学与理性自身批判的互鉴之上,公共阐释的基础是公共理性的活动,因此其公共性得以敞开,其规范性得以阐明。公共阐释应当具有的清晰的表达形式、真正的认知意义和自身反思的理解价值;公共性与规范性的实质性结合,使公共阐释将公共理性讲道理、讲真话的精神和力量充分展示出来。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中国社会科学

《中国社会科学》(CN:11-1211/C)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