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细菌溶血素毒性和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马碧书; 马丽娜; 林旭瑷; 严杰细菌溶血素膜损伤细胞裂解细胞凋亡炎症反应

摘要:许多病原菌能产生溶血素溶解红细胞,但近年发现细菌溶血素还能损伤或致死多种有核细胞和血小板。根据分子结构、结合细胞方式、膜孔道形成机制等不同,可将大多数细菌溶血素分类为重复子毒素家族(repeats in toxin family,RTX)和胆固醇依赖细胞溶素家族(cholesterol-dependent cytolysin family,CDC)毒素。细菌溶血素可通过膜损伤、细胞溶解或裂解、离子失衡相关病变、细胞凋亡或坏死性凋亡以及TLR2/4介导的NF-κB、p38MAPK、JNK信号传导通路和NLRs介导的NLRP3炎症小体引发强烈的炎症反应并导致炎症性组织损伤,从而在细菌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致病作用。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CN:35-1284/R)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是国内医学、兽医学专业人员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探讨和交流同类微生物在人畜间感染、发病的特点及相互关系的理论;总结和介绍人兽共患病专业的研究成果和防制经验。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