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走向“第三种科学”:地方性科学

作者:肖显静近现代科学古代科学地方性科学经济环保

摘要:“古代科学传统”(第一种科学)虽然可能暂时有利于环境保护,但是不能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最终也不能保护环境。近现代科学(“第二种科学”)的“建构”(包括实验室“事实建构”和数学抽象的“理论建构”)与“规训”(包括实验室认识过程中的“规训”和科学应用过程中的“规训”),是近现代科学造成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鉴于此,试图通过发展“第二种科学”来解决环境问题是行不通的。要解决科学应用造成的环境问题,就必须变革近现代科学的“建构”和“规训”性质,让科学“回归”自然、“顺应”自然,大力发展直接“面向”自然、对自然自身展开研究的“地方性科学”(“第三种科学”)。“地方性科学”出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一改近现代科学“人类中心主义”的旨归,既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也能够保护环境。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87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人民大学主办,CN刊号为:11-1476/C,自创刊以来,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