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上棉下渔”对沿黄盐碱地土壤的改良作用

作者:周晓梦 孙健 吴佳洁 王慧 王淑生 季相山上棉下渔改良沿黄盐碱地土壤盐碱度有机质微生物数量

摘要:"上棉下渔"、"上粮下渔"盐碱地开发模式始于20年前。近几年来随着养虾效益的提高,在山东博兴地区发展较快。探讨"上棉下渔"模式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可以为下一步大力推广该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在博兴县选择3个取样点,分别为未经开发的盐碱土,通过"上棉下渔"模式改良2年和20年后的台田土。为减少取样点土质对检测结果的影响,选择的这3个取样点都相距在10 km以内;每个取样点在5个土层取样,分别为0~20、20~40、40~60、60~80、80~100 cm土层。对3个取样点不同土层的土壤总盐度、碱度、p H值、有机质及可培养微生物的数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开发2年后,脱盐率达到59.7%,开发20年之后,脱盐率达到90.3%;开发2年后,土壤碱度变化不大,20年后,土壤碱度由最初的2.004×10^-3mol/L下降到0.6311×10^-3mol/L,说明土壤碱度改良难度较大;随着开发年数的增加,各土层p H值都较未开发时有所下降,逐渐接近中性;开发20年后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15.58%;在0~20 cm土层,开发2年之后的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的总量是未开发的12.73倍。总体上来看,"上棉下渔"对沿黄盐碱地土壤有较好的改良作用,"上棉下渔"是一种非常值得推广的盐碱地改良措施。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中国农学通报

《中国农学通报》(CN:11-1984/S)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旬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