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悬灸治疗中性粒细胞哮喘的细胞免疫学机制研究

作者:张伟; 尧斌; 程慧明; 孟凡磊悬灸中性粒细胞哮喘辅助性t淋巴细胞17白介素17

摘要:目的:探讨悬灸对中性粒细胞哮喘相关信号因子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与悬灸组,每组8只。用鼻腔滴入脂多糖、腹腔注射卵白蛋白及雾化吸入卵白蛋白引喘制备中性粒细胞哮喘模型。造模成功后,地塞米松组按0.5mg/kg予以腹腔注射地塞米松,悬灸组悬灸“肺俞”“脾俞”“肾俞”“膻中”,40min/次,均每日1次,共14d。治疗结束后,统计各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白细胞计数与分类,流式细胞术检测脾及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含量,酶联免疫法检测BALF中的白介素17(IL-17)含量,免疫组化法及免疫印迹法检测右肺下叶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的胸腺异构体(ROR-γt)蛋白的表达水平,real-timePCR法检测ROR-γt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气道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中性粒细胞显著升高(P〈0.01),BALF中IL-17含量显著增高(P〈0.01),脾与外周血中Th17含量显著增多(P〈0.01),肺组织中ROR-γt蛋白与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地塞米松组与模型组比较,上述指标皆显著降低(P〈0.01);悬灸组与模型组比较,上述指标亦显著降低(P〈0.05,P〈0.01)。与悬灸组比较,地塞米松组外周血Th17含量更低(P〈0.05)。结论:悬灸可以通过抑制ROR-γt转录因子表达,下调炎性反应因子IL-17含量,降低气道内中性粒细胞水平,从而达到减轻中性粒细胞哮喘炎性反应的作用,其疗效与地塞米松相当。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针刺研究

《针刺研究》(CN:11-2274/R)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