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巧干”的作家——论八十年代文学场中的陆文夫

作者:刘新林陆文夫八十年代上海文艺出版社文学场短篇小说作家

摘要:“”结束后,陆文夫二度复出。1978年《人民文学》第4期发表复出之作《献身》时,陆文夫尚在距离苏州数百公里之遥的苏北“西伯利亚”射阳改造。几个月后,陆文夫回到苏州。第二年春,《献身》荣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79年,陆文夫发表了短篇小说《崔大成小记》、《特别法庭》。1980年发表短篇小说《小贩世家》(后获“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往后的日子》、中篇小说《有人敲门》(60年代旧作)。短篇小说《一路平安》《春游》《秋风起》和《唐巧娣翻身》也在这一年完稿。1980年1月,上海文艺出版社为其出版“十七年”作品集《小巷深处》。复出两年,陆文夫先后两次获全国大奖,旧作结集出版,可谓顺风顺水。但只要稍稍注意,就不致忽略:1981年9月至1982年12月陆文夫没有发表任何小说。这颇耐人寻味a。比陆文夫复出稍晚的高晓声,此时已连续三年出版小说集,创作势头丝毫没有减弱。作为老友的陆文夫作何感想?面对作品的质与量,如何兼取?或许有读者提出过类似问题,陆文夫在一篇创作谈中着重作了回答。他说:“我觉得第一是不能性急,切忌病急乱投医。不能幻想世界上会有一种什么方法、什么流派、什么主义,一学会之后便能写出什么惊人之作、不朽之著,便能‘一炮打响’。……我接触过很多写出过‘一炮打响’作品的同志,他们当时所想的并非是‘一炮打响’,而是‘一吐为快’。一炮打响是一种客观的效果,一吐为快才是主观的动机。如果主观动机想一炮打响,客观效果往往是无声无息。或者是喧嚣一时,噪音而已。写出过‘一炮打响’作品的同志,对他作品的客观效果往往是始料之所未及。这倒不是说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不能统一,而是因为想‘一吐为快’时才能真正吐出一点东西。血管里流出来的总是血,水�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扬子江评论

《扬子江评论》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集中讨论和研究了诸如“阶层与文学”、“可持续写作”、“文学传媒”、“文学制度”、“反思90年代”等富有现实性、学术创新性的“真问题”,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扬子江评论》现已更名为《扬子江文学评论》。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