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真实性写作与“非虚构文学”文体关系探析

作者:刘弟娥非虚构文学写作真实性20世纪80年代新媒体时代文体虚构作品资本市场

摘要:2017年,于“非虚构文学”而言,有几件大事可记。这一年,“怀疑虚构的生活”a的作家梁鸿在发表“非虚构文学”《中国在梁庄》七年之后出版了她的首部虚构作品《梁光正的光》;被视为“非虚构”写作“梦工厂”的ONE实验团队在成立半年后于2017年10月11日宣布解散,“这是非虚构写作最好的时代”的乐观预测转而为悲观情绪所代替;但是,“非虚构”写作标志性组织的解散,并没有浇灭资本市场为“非虚构”写作燃起的熊熊之火,早在2015年,熊顿发表于网络平台的非虚构作品被改编为同名电影《滚蛋吧肿瘤君》,2017年,“随着网剧《白夜追凶》《无证之罪》的走红”,“几乎每周都有导演或者编剧上门,寻求《真实故事计划》的改编授权”b。2017年年初,一部曾遭数家电视台拒播的非虚构影视作品《寻找手艺》在上传至某网络平台后,于豆瓣获得8.7的高分好评。在流量为王的新媒体时代,作为文创产业的一部分,非虚构写作通过受众对热点作品的点击、阅读及打赏等,以流量的形式实现了变现,也成就了新媒体时代的各路大神与大V,其受欢迎程度甚至有赶超前期风头无限的网络文学大神之势。“非虚构文学”概念由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于今已有30余年,在这个文学退隐、资本方兴的新媒体时代,以内容写作为中心的文创产品成为网民的日常阅读物,廓清非虚构写作的来龙与去脉,将有助于理解此种以流量为中心的非虚构写作。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扬子江评论

《扬子江评论》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集中讨论和研究了诸如“阶层与文学”、“可持续写作”、“文学传媒”、“文学制度”、“反思90年代”等富有现实性、学术创新性的“真问题”,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扬子江评论》现已更名为《扬子江文学评论》。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