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在城市与乡村边缘游走:肖江虹小说人物的存在境遇

作者:颜军城市生活小说人物乡村生活江虹民俗叙事境遇民俗生活

摘要:肖江虹善于通过民俗叙事展开对人的存在困境的追问。在他的《百鸟朝凤》《喊魂》《蛊镇》《悬棺》《傩面》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中篇小说中,肖江虹描绘出了一幅幅质朴而神秘的民俗画面,画面中流淌着的是传统的伦理和人情。不过,民俗生活的呈现并不是肖江虹小说的目的,虽然这是他已有创作的明显特色。从肖江虹的作品来看,民俗书写只是他的手段,其目的在于追问现代性进程中人的命运。现代性的进程在中国改革开放后的重要表现是城市生活的扩张,与之对应的是乡村生活的萎缩和失落。现代城市的崛起和传统乡村的瓦解处于同一个相互纠缠的进程中,肖江虹显然看到了这一进程中人的生存处境的尴尬之处。如果说古老的乡村代表着农耕文明时代的价值存在,那么新兴的城市则是工业文明价值高扬的舞台,在隆隆的机器声中,破旧的楼房不断坍塌,鸡鸣狗吠的村落不断消失,在泥土上生长的一切作物和关系都被拆除。这是当下中国大部分人正在经历的触目惊心的改变。依托于民俗,肖江虹的小说在城市/乡村二元对立的叙事结构中捕捉到的正是这一生存图景,以及生活于其中的人物命运的困窘与错位。一、走不进的城市通观肖江虹十年来的创作,对城市的拒绝是其小说的一贯立场。把肖江虹的小说与城市联系起来的是这样一种人:进城务工的农民。在肖江虹的笔下,城市是一个魔鬼般的存在,像一面镜子,映射出的是他饱含同情地书写出的种种人物的痛苦遭遇。那些朴实本分的农村人,随着他们踏上进城打工列车的那一刻,他们的命运就开始扭曲,城市的巨嘴吞噬他们身体的同时也吞噬了他们的灵魂。站在城市的十字街头,这些人无所适从,像迷途的羔羊,陷入了孤独痛苦的病态命运之中。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扬子江评论

《扬子江评论》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集中讨论和研究了诸如“阶层与文学”、“可持续写作”、“文学传媒”、“文学制度”、“反思90年代”等富有现实性、学术创新性的“真问题”,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扬子江评论》现已更名为《扬子江文学评论》。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