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牦牛、环境与“公有地”管理——以西藏林芝县秀巴村的个案研究为例

作者:周涛公有地悲剧公有地管理互惠非平衡生态系统环境人类学

摘要:哈定的"公有地悲剧"理论对当前的中国环境保护话语,尤其是草原保护产生着深远影响。通过对西藏林芝县秀巴村的田野调查发现:围绕着牦牛、环境和人,地方社会早就形成了一整套公有草场管理的有效机制。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尽管一些传统机制中断了,但新机制随即被创造出来,继续维持当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套管理机制主要基于亲属制度,人口的制度性节制,村落内外牧民间的互惠,私有草场的限制,以及跨界放牧的实现。与哈定理论所不同的是,它弱化了牧民间的竞争关系。因此,哈定的"公有地悲剧"理论难以用来解释诸如秀巴村一样的中国藏族社区的自我管理机制。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CN:52-1150/C)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立足贵州、推介西部、服务全国、面向世界,反映原生态民族文化研究成果,促进民族民间文化的抢救、保护、开发和利用,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