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钢琴音乐中的人格教育

作者:梁静钢琴音乐人格教育艺术审美教育感性形式情感需要社会文化基础实践活动精神境界

摘要:钢琴音乐,是一种学习美、体验美和以审美为目的的活动。这种学习、体验和审美的活动,是人类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一,它能解放人的感性。在一定的意义上说,人类的审美,就是对于对象感性形式的感觉和创造。学习美、体验美和审美的王国是一个自由的王国。在这个王国里,人的感性是自由的,人的精神是自由的,人的生命表现是自主的。因为,它们培育了人的全面性,有利于人的全面、自由与和谐的发展。二,它促成人的情感塑造。人的情感既有其感性的即自然生理的基础,也有其超感性的社会文化基础。人类情感需要这种两重性是永恒的。钢琴音乐等审美教育的任务,就是促进人类超感性情感的塑造。人类的情感需要得到理性的引导,使它从本能的欲望、冲动升华为高尚、纯洁的精神境界。三,钢琴音乐能够完成精神人格的建构工作。这是最重要的。我们学习和演奏钢琴,人们进行各种各样的艺术审美教育,其终极目的,不是在于教会人们怎样去欣赏美、创造美,而是在于实现完美人格的建构。艺术的实践与审美超越了狭隘的功利性,能够在人的身上唤起那些真正具有人的性质和属性。正如黑格尔曾经指出的:“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它让对象保持它的自由和无限,不把它作为有利于有限需要和意图的工具而起占有欲和加以利用。”①这即是说,人类审美所追求的,不是有限的功利目的,它也不是达到这种有限功利目的的工具:相反,它使人从那种有限的、自私的占有欲中解放出来,上升到自由、无限的崇高精神境界。钢琴音乐和一切审美活动的这种特性,使它成为人类实现完美的人格建构的重要途径。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艺术评论

《艺术评论》(CN:11-4907/J)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