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彼岸世界场域中的主体解脱——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佛教个案考察

作者:刘恩至马克思主义佛教哲学彼岸世界主体解脱

摘要: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理论一般地具备此岸世界与彼岸世界二重分立的矛盾结构,这是宗教服务于现存统治而掩盖现实矛盾的必然要求。因此,佛教哲学也一定包含了彼岸世界的维度,这具体表现在其“六道轮回”的宇宙观、“涅粲寂静”的解脱观和“善用假名”的真理观三个方面。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把宗教视为一种异化力量,其核心规定在于人丧失主体性而陷入客体化的地位。但是,佛教解脱论在理论表达上始终把人描述为发挥着根本性决定作用的能动主体,这是佛教哲学区别于一般宗教学说的重要特质。当然,佛学的主体解脱论有其特定的边界和限度,一旦超出这个限度,佛学的主体性特质就将走向自己的反面,并最终发挥其统治现实世界的异化功能。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云南社会科学

《云南社会科学》(CN:53-1001/C)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云南社会科学》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设有政治、哲学、民族、经济、社会、法学、历史、文学、国际关系等栏目,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持续入选北京大学“中文优秀期刊”、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期刊”名录。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