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心所同然”与“各有会心”——宋明以来诗学中以解释者为中心的主观性阐释方法摭谈

作者:刘凤霞主观阐释阐释多元化

摘要:宋明以来文人对诗歌进行的主观性评点和鉴赏成为中国古代阐释学的一大景观。其主观性不仅表现为对诗人"心所同然"的知音式共赏,还表现为"各有会心"的个体性解读。究其原因,除了以"言不尽意"、"诗无达诂"和"六经注我"为代表的诗学阐释传统,还包括宋明理学、心学背景下,由"尚意"到"尚味"诗学精神的转变,以及随之而来的"反诠释"倾向。其后,在清代学者毁誉参半的评价体系下,古代诗歌的阐释呈现出多元共生的局面。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云南社会科学

《云南社会科学》(CN:53-1001/C)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云南社会科学》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设有政治、哲学、民族、经济、社会、法学、历史、文学、国际关系等栏目,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持续入选北京大学“中文优秀期刊”、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期刊”名录。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