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脉络膜黑色素瘤的病理特点与预后

作者:燕玉清; 赵红脉络膜黑色素瘤肿瘤分型肿瘤转移肿瘤预后

摘要:目的分析脉络膜黑色素瘤的病理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天津市眼科医院2003年10月至2014年3月入院的31例(31眼)经病理证实的脉络膜黑色素瘤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病理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脉络膜黑色素瘤31例(31眼)中男18例(58.1%),女13例(41.9%);均为单眼发病,右眼17例(54.8%),左眼14例(45.2%);年龄30~71岁,平均52.5岁。肿瘤位于睫状体者7眼,位于赤道后者15眼,位于旁视神经者4眼,位于赤道前者5眼。瘤体呈蘑菇状者6眼,呈圆顶状者5眼,呈类圆形者3眼,呈半圆形者4眼,呈扁平形者12眼,呈弥漫状者1眼。31眼中,大肿瘤8眼,中等肿瘤23眼。肿瘤细胞类型:梭形细胞型7眼(眼内期4眼,青光眼期1眼,眼外蔓延期2眼),上皮细胞型4眼(眼内期3眼,眼外蔓延期1眼),混合细胞型20眼(眼内期15眼,青光眼期2眼,眼外蔓延期2眼,全身转移期1眼)。肿瘤细胞向巩膜外蔓延程度:Ⅰ级15眼,Ⅱ级6眼,Ⅲ级3眼,Ⅳ级7眼。在Ⅳ级中有4眼伴有大量坏死,大部分为大肿瘤。眶内蔓延途径:沿巩膜导管和巩膜涡静脉蔓延者6眼;直接侵犯巩膜、向眼球外蔓延者5眼;沿筛板直接蔓延者1眼;侵犯视网膜、睫状体、虹膜、结膜者4眼。随访22例患者中有2例死亡,均为混合细胞型并发肝转移,存活时间为术后17个月(全身转移期)和28个月(眼内期)。结论脉络膜黑色素瘤的预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位置、形状和体积、瘤细胞类型、扩散途径等),沿巩膜导管、巩膜涡静脉蔓延和侵犯巩膜、向眼球外蔓延是主要的蔓延途径。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眼科新进展

《眼科新进展》(CN:41-1105/R)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眼科新进展》杂志办刊宗旨是:加强眼科医学科学研究,促进眼科医学信息交流,指导并服务于眼科医学科研、医疗和教学工作,为中国乃至国际眼科医学事业的发展和全人类的健康作出积极贡献。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