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浅谈碑刻的源流与特点

作者:田兆信; 田登强西汉时期原始社会末期祠庙碑刻文化传承生平事迹

摘要:一、碑刻特点的基本概述简单来讲,“碑”是镌刻文字并有固定形制的地面立石,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传承过程中,“碑”最早出现在《仪礼》与《礼记》中——“东面北上,上当碑南”。由此可知,早在周朝时期,碑就已经被立于周朝宫庙中,但此时却只是用来判定时间的。根据历史文献可知,在西汉时期前,碑大多作为一种工具而被加以利用,还未在其上进行刻字作业,此时石碑不仅具有使用时间长、使用范围广的显著特点,且自原始社会末期到西汉时期的两千多年间,无论石碑还是木碑,在其顶部都会有一个圆洞,后人把这个洞称为“穿”。西汉以后,实用碑逐渐向刻字碑转变,无论在墓穴中还是在宫庙中,石碑上都密密麻麻地记录了人们的生平事迹,也刻写一些纪功颂德的文字。最早时,这种碑也被称为祠庙碑,与实用碑不同的是,祠庙碑的额下有“穿”,显然是由墓穴下棺的碑发展而来。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艺术家

《艺术家》(CN:12-1035/J)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艺术家》以刊载当代艺术家传记为主,由艺术家而推及艺术。栏目有艺术家传、外国艺术家、乡土艺术家、艺术家的内心独白、艺术家书简、艺坛话新、艺海探索、艺苑说趣、艺术公案、艺术与生活、四海采风等。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