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精神病态及其犯罪危险性解析

作者:刘建清精神病态依恋创伤犯罪危险性

摘要:精神病态是一种极端化的反社会人格障碍,是具有明确工具性攻击倾向的一系列人格特征。遗传和环境因素都与精神病态特征的发展有关:精神病态患者的杏仁核机能及移情功能发育明显受损,而儿童青少年的成长环境(以不安全的依恋、忽视或虐待等为代表的消极家庭因素与青少年人际创伤)与精神病态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精神病态者具备以冷酷无情为核心的人格特质(人际关系/情感特征、生活方式/反社会特征)决定了其具有较高餉犯罪危险性与现实的社会危害性。对精神病态者的犯罪预防既包括特定个体神经生理学的医学维度,更应该强化儿童青少年时期亲于之间心理关怀与积极性人际互动,以及认知技能、社交技能方面的具体指导。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CN:10-1048/D)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办刊原则,及时反映国内外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领域的新理论、新观点、新经验;着力深化和繁荣青少年犯罪学,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指导和交流;着力整合法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学科和司法、教育、社会工作等多部门的资源,从宽视野、多学科角度研究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