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小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

作者:韩海飞柯尔伯格攻击性行为定向阶段亲社会行为社会期望小学生情绪调节策略道德发展理论

摘要:亲社会行为是指在社交的场合中,个体表现出符合社会期望和允许的有利于他人和集体的行为,与所有攻击性行为对立[1]。亲社会行为的发生多少在一定层面上属于道德发展的问题,有关道德发展问题,皮亚杰和柯尔伯格对儿童的道德如何发展以及发展的顺序和时间都提出了相关的理论。其中在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中提到个体的道德发展具体可以划分为3个水平和6个阶段[2]。小学生3~6年级,大概9~12岁,属于柯尔伯格理论中的第2个水平———习俗水平,这一水平包括2个阶段:“好孩子”(得到他人的赞美)和“好公民”(遵守社会规则和法律)定向阶段,这2个阶段的儿童都会表现出更多的符合他人要求和社会期望的行为,出现更多的亲社会行为[2鄄3]。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儿童都会做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有相当一部分儿童在小学阶段出现了外化的问题行为,这一问题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他们从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层面上对外化问题行为的发生进行了分析[4]。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校园心理

《校园心理》(CN:14-1326/R)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校园心理》是国内第一本面向校园的心理科普读物--以解读青年成长困惑,促进心理健康为宗旨,围绕在校大学生关注的学习、情感、交往、发展、适应等问题,设置了“特别关注”“心灵阳光”“人生视野”“情感地带”“休闲沙龙”五大版块。由国内50余位知名心理学专家担任编委,同时吸纳了全国高校最优秀的,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实用性和知识性。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