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轴心时期道德或伦理的不同路径与面貌

作者:吾淳轴心期道德伦理路径面貌

摘要:雅斯贝斯在其轴心期理论中有这样一个判断:“宗教伦理化了”。这一基本判断涉及两方面问题:第一,就时间而言,伦理现象产生于轴心时期;第二,就属性来说,伦理与宗教有关。但是,伦理与道德观念的产生,换言之,善、戒律或与社会相关的秩序、法则观念的产生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早在轴心期之前,道德和伦理的萌芽可能就已经在宗教生活中以及社会现实生活中隐隐地生发出来。更重要的是,细究各轴心区域,我们会发现:伦理与道德的发生与发展呈现出丰富多样性的路径与面貌,绝非一个“宗教伦理化了”可以概括。其中在古代中国、印度和希腊,首先成熟的主要都是道德。它们之间无疑也是有所区别的:或者依附于贵族,或者依附于僧人,或者依附于学者。但它们也有着共同性,即无论何者,它们又都具有精英特征。相比之下,犹太民族或犹太教却是一个例外,在这里,优先或率先发展起来的恰恰不是道德而是伦理。从原因上说,这里缺乏道德生成的现实基础;而从结果上说,它所面向的是“普罗”大众。因此我们有理由这样说,在犹太民族这里不仅仅发生了宗教革命,与其同时发生的还有伦理革命。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学术界

《学术界》(CN:34-1004/C)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学术界》坚持以宪法精神和创新理念,指导办刊,努力追求学术创新、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探究和解决中国人自身发展问题,提升人文社会科学的价值、权威和尊严。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