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作者:吴霜; 叶入裴; 肖秀丽; 黄廷玉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预后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表达,并结合文献讨论其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5年9月本院确诊的23例IMPC(IMPC组)并抽取同期的71例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al carcinoma,IDC)(IDC组)作为对照,分析比较两组间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IMPC镜下表现为肿瘤细胞团排列形成微小乳头状或假腺管状,细胞团与周边间质之间具有不等的腔隙。两组在年龄、肿瘤最大径、WHO分级、核级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PC组与IDC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91.3%和62%,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O.05)。各项免疫组化指标阳性率:IMPC组口SIDC组,ER(91.3%/3566.2%)、PR(69.6%口s60.6%)、HER-2(17.4%vs 23.9%)、Ki67(69.6%VS74.6%)、P53(52.2%vs64.8%),IMPC组中ER的阳性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免疫组化指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乳腺IMPC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特殊类型的浸润性癌,较IDC更容易出现淋巴结的转移.单独的ER高表达并不代表其预后较好,应该注意联合检测的重要性。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78年,由四川省教育厅主管,西南医科大学主办,CN刊号为:51-1772/R,自创刊以来,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以学术性、实践性、规范化为特点,主要刊载基础医学、实验研究、中医与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技术方法、药学研究、综述与讲座、护理医学、病案报告等文稿。自创办以来,得到社会各界及学院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办刊条件和办刊水平都有较大提高。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