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前暗藏不露 后照应点明——伏笔的妙用

作者:余国良小橘灯二幕最后一课王春林茅盾先生普鲁茹志鹃麦尔行文结构自然天成

摘要:何谓伏笔?契克夫谈创作时曾经讲过这样的话,如果在第一幕里墙上挂着枪,那么在第二幕、第三幕里就要让子弹打出去,反过来,如果第二幕、第三幕枪打不出去,那么第一幕中的枪就不能挂在墙上。[1]可见,伏笔是在作品的前边对作品后边将要写到的内容预作的一种提示或暗示。如此说来,前有交代,后有照应的写法,都可称作妙用伏笔吗?其实不然,伏笔的关键,在于前文只作暗示,并潜伏不露,读者毫不经意一读而过,后经作者挑明,读者方幡然领悟,才称得上妙用伏笔。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写作

《写作》(CN:42-1088/H)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写作》是中国写作学会会刊、写作学科优秀期刊。杂志力求探寻写作学科学术研究的新动态,及时反映写作界的最新成果,传播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