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从《我的父亲》与《献给乡村的诗》看艾青在中的“突变”

作者:王晓渝艾青王实味事件诗歌风格文学语境延安文艺座谈会萧军大堰河写作时间

摘要:<正>1942年,无论是创作生命还是人生历程,对于艾青而言,都是一个关节点。对于创作,1942年是艾青诗歌风格的第一个转折点。对于人生,艾青1942年初涉人之初的杂文运动,参与丁玲、王实味等人暴露阴暗面的大合唱,这一事件成为其此后人生难于解脱的符咒,对其人生的轨迹不断施力,笼罩着其此后的整个人生。在1942年杂文运动的参与者中,与王实味最终没有获得转变的机会,丁玲被解救逃过一劫,萧军的一度坚持相比,艾青在整风运动中的转变表现得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半年刊,倡导“学术锐气”、保藏“文献档案”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