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西藏江孜-浪卡子一带的侏罗-白垩纪界线地层

作者:万晓樵; 高莲凤; 李国彪; 陈文; 张彦桑秀组西藏南部

摘要:侏罗系/白垩系界线是显生宙所有系级界线中存在问题最多的一个.西藏南部出露有良好的侏罗-白垩纪地层,本次工作在喜马拉雅地层区的康马-隆子地层分区开展了海相侏罗系/白垩系的界线研究.江孜地区的界线地层被划分为维美组和甲不拉组;浪卡子地区的甲不拉组之下发育一套含大量火山岩层的火山-沉积地层,被称为桑秀组.该地层分区的地层系统由下至上为:维美组浅灰色厚层状粗-细粒石英砂岩;桑秀组黑色页岩、安山岩和玄武岩;以及甲不拉组黑色页岩、硅质泥页岩夹砂岩和砂质灰岩.维美组中含化石稀少,仅在江孜地区发现零星菊石Haplophylloceras、Himalayites等.桑秀组下部页岩和粉砂岩中找到少量菊石化石,属于Spiticeras、Berriasella、Haplophylloceras的一些种,和富集成层的双壳类lnoceramus everesti等.江孜甲不拉组下部化石丰富,划分为Spiticeras-Berriasella下组合和Hima-layaites-Haplophylloceras上组合.本研究区的生物地层可与聂拉木地区的菊石化石组合对比.通过生物地层学对比,江孜-浪卡子地区的维美组时代为晚侏罗世Tithonian期,江孜地区甲不拉组下部和浪卡子地区的桑秀组均属于下白垩统.桑秀组下部的页岩段与江孜甲不拉组的最下部地层相当,上部火山岩的同位素年龄为133 Ma.据此,桑秀组的时代为Berriasian至Hauterivian期,侏罗系/白垩系的界线位于该组之底,以Virgatosphinctes、Aulocosphinctes的消失和Spiticeras 的出现为标志.侏罗纪末期西藏特提斯海区普遍形成大规模海退,表现为维美组和门卡墩组顶部砂岩的同期沉积.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现代地质

《现代地质》(双月刊)创刊于1987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地质大学主办,CN刊号为:11-2035/P,自创刊以来,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