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古代文论中的“互文性”言说

作者:陈颍互文性理论古代文论言说文本理论60年代20世纪写作方式增值问题

摘要:“互文性”虽是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西方的文本理论,但中国古代学者对于文本的理解与其大致相同。古代文论中已有许多与互文性相通的言说,甚至有一些西方互文性理论未曾涉及的内容,足以对其进行丰富和补充。“秘响旁通”“推源溯流”“三偷”“点铁成金”“缩银法”等概念和命题与互文性理论相契合,关注“拟”所形成的“显性的互文”。“避”是一种“隐性的互文”,“犯中求避”“拟议变化”“模拟与创造”形成显隐交织的互文性关系,这些是西方互文性理论家未曾关注的。章学诚《文史通义·言公篇》分析了互文性产生的原因,总结了借用、删改、拟作、伪托等互文性写作方式,论述了文本意义增值问题,这不仅与互文性理论相印合,也是互文性理论的补充和深化。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文艺研究

《文艺研究》(CN:11-1672/J)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