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都市人的视镜:30年代诗歌中的乡土与自然

作者:张林杰诗歌乡土象征外人乡村对立存在内城城墙年代

摘要:一 曾有人指出,中国古代城市"主要是行政和文化的象征,城和乡基本上没有多大区别,城内城外人民的利害是协调的,并未因城墙的存在而被分割",①在这样的状态下,城市不过是放大的乡村,而乡村则是缩小的城市.城市与乡村的这种同构性,使得中国古代的城乡意识很淡薄,乡村与城市很少作为相互对立的因素进入人们的观念.但近代以后,一些沿海都市在现代性的侵入之下开始畸形发展,在功能、性质和外观上都大大突破了传统的城市形态,而乡村却仍然处于停滞状态,于是,城乡之间的差距也就日益增大.一位美国学者曾这样谈到了30年代的上海与周围乡村的尖锐反差: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文艺评论

《文艺评论》(CN:23-1059/I)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文艺评论》办刊宗旨是以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为指导,坚持文艺的双百方针,追踪和研究当前的文艺创作和文艺理论研究的态势,研究文艺创作和理论研究的成就和不足,推动文艺创作和理论建设的健康发展。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