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从福安古代建筑遗存看境内畲族居住建筑的类型及演变

作者:刘杰福安古代建筑遗存畲族居住建筑类型演进

摘要:福安(县级)市是长溪流域的主要地区,也是闽东的地理中心与重镇。自南宋淳祐五年(1245年)建县以来,迄今已有近八百年的历史文化。中原汉族的移入大致始于汉末晋初,畲族的大规模迁徙于此始于明代嘉靖年。由于自然灾害和明末倭患的原因,福安古代建筑遗存大多是明代嘉靖年之后建造或重修的。畲族民居则鲜见明代遗存,多数为清代建造或重修。究其原因,是早期畲族建筑建造质量不高、或是临时住居而体现出建筑不耐久的特征。畲族民居的类型大致有三类:一是临时性的茅棚、竹寮;二是中间过渡类型的当地称之为'孩儿撑伞'住居形式;三是学习福安当地汉族民居形式建造的畲族宅第。这三类建筑形式明显存在着从低级往成熟的宅第演进的关系。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文物建筑

《文物建筑》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和学科基础理论研究,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