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试论中国古代农民的群体性特质

作者:马新古代农民群体性公共活动集体精神村落

摘要:中国古代农民并非一盘散沙,亦非“口袋中的马铃薯”,而是具有较强合作意识与集体精神的社会群体,具有明显的群体性特质.村落中公共活动与公共事务的最大特点是村民参与的普遍性.村民们累世聚居,彼此间的联系与往来十分密切,自发的劳动合作一直相沿不息.在以地缘和血缘为纽带、以农耕文化为基础的村落共同体中,形成了守望相助的邻里关系,这既是农民日常生活的需要,也是其精神与生存的相互依托.中国古代农民的这种群体性特质是由特定历史条件与社会结构所造就的,它一方面使古代农民可以形成共同关系,甚至可以保护自己的群体利益;另一方面也使农民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存续和变革的基本力量.唐太宗所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对这一社会规律的高度总结.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文史哲

《文史哲》(CN:37-1101/C)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文史哲》是一家学术名刊,至今在同类刊物中仍然保持着三项殊荣,创刊最早,发行量最大,出口量最多。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