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网络环境下受众话语权异化的解析

作者:付靖芸; 陈婉秋网络环境受众话语权异化体现

摘要:马克思曾提出“劳动异化”观点,马尔库塞则进一步提出了“消费异化”理论。网络环境下受众掌握了更加广泛的话语权,然而在传播实践中,受众话语权也出现了“异化”的一面:话语表达主体的结构失衡,把关意识随之淡漠化;话语表达方式的失范,滋生了具有主观性、随意性甚至攻击性等特点的非理性表达;话语表达意愿失常,呈现出两极的网络围观状态,即暴力围观与沉默围观等。本文通过界定受众话语权的异化、解析其异化体现,力求探寻到网络环境中的受众话语权的本源。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文化与传播

《文化与传播》(双月刊)创刊于2012年,由广西大学主管,广西大学主办,CN刊号为:45-1383/G2,自创刊以来,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文化与传播》办刊宗旨为: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反映文化、文学、语言与新闻传播领域的理论研究成果,推动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及学术交流。欢迎海内外作者投稿。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