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汉代文献注释的背景和体式

作者:王国强文献学古代文献学文献学方法文献注释

摘要:汉代的文献注释是随着经学的兴盛和经学今古文之争而发展的汉代对于经学文献的广泛的社会需求,经学研究的深入开展,都刺激了经学文献注释的繁盛,流风所及,谶纬、子学、史学、文学等类文献也都有注释汉代注释体式的发展已经比较完备,一是体现在基本的注释体式已经多已具备,如传、故、说、训、解、章句、记、义、序、注、笺、疏、音,或继承,或创制,二是体现在传注合用体的发明,已具备基本的样态,如故训传体、训诂体、音义体。文献注释发展到东汉己进入成熟期。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CN:64-1004/G2)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立足宁夏,面向国内外,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积极鼓励理论探索与学术争鸣,注重业界丰富实践的概括、总结与经验交流,在刊发名人名作的同时热忱扶持新人新作。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