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生命与存在:陶瓷艺术批评的不可通约性

作者:马凯臻陶瓷艺术批评不可通约性本质属性意义场域

摘要:陶瓷艺术批评的现实困境不是简单的失语与缺席,而是批评方向的迷失。当下的陶瓷艺术批评从话语的使用到文本的呈现,基本是在美术、设计等异域批评环境中生成的。所以,这种批评往往是站在异域立场,对陶瓷艺术的反身观照,这种我与他者之间具有可通约性的批评文本,其目光只能在艺术的普遍规律层面上进行'艺术概论'式扫描,它难以深入至'陶瓷之所以为陶瓷'的内部体系中实现高适配度的批评,也不可能衍生出合乎陶瓷艺术本质属性的评价体系建构。它以其不知'我是谁'的暧昧性,从根本上不能对陶瓷艺术的身份及其形成机理进行准确描述,遑论对其深入而准确的批评。本文认为:无论陶瓷艺术批评的体系如何繁芜与庞杂,有一个基本观照点不可更易,即不可通约性。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陶瓷研究

《陶瓷研究》(双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主管,江西省陶瓷研究所主办,CN刊号为:36-1136/TQ,自创刊以来,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陶瓷研究》杂志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陶瓷专业综合性刊物,发行面广,是了解国内外 陶瓷科技成果,生产动态,经营管理、市场行情及传递各企业产、供、销信息窗口。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