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血浆儿茶酚抑素水平对心房颤动发生作用及机制研究

作者:许涛; 王慧莹; 徐爱茹; 赵楚敏; 宋月霞; ...儿茶酚抑素心房颤动发生机制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类型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血浆儿茶酚抑素水平的变化,分析儿茶酚抑素水平对房颤发生的意义,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我院心内科治疗的房颤患者78例,将其作为房颤组,依据其类型不同分为阵发性房颤组(PAF组)49例及慢性房颤组(CAF组)29例;选取同期合并疾病相似,但无心房颤动病史的窦性心律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其入院资料以及相关检查指标,检测血浆儿茶酚抑素水平;同时追踪随访治疗1个月后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及血浆儿茶酚抑素水平。依据房颤组患者随访时房颤是否转复,将其分为转复组(C组)及房颤发作组(D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房颤组患者心率增快,收缩压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左房前后径(LAD)增大,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组血浆儿茶酚抑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AF组与PA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转复组LVEF较房颤发作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浆儿茶酚抑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复组LVEF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儿茶酚抑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儿茶酚抑素水平变化可影响房颤的发生,血浆儿茶酚抑素水平降低可能是房颤形成潜在的独立预测因素,且心房颤动与儿茶酚抑素的关系不受左室射血分数的影响。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实用药物与临床

《实用药物与临床》(CN:21-1516/R)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实用药物与临床》读者群主要包括各极医院的临床医护人员、药房、药厂、医药科研院所及药品检验部门的技术人员。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