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联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龚全; 娄纪刚; 刘浩; 孟阳; 洪瑛; 王贝宇多节段颈椎病人工椎间盘置换混合手术

摘要:目的 探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联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4月因多节段颈椎病于我院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联合前路融合术的18例患者临床资料,男7例,女11例;年龄37-59岁,平均47.1岁;11例患者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联合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7例患者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联合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术。采用日本整形外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颈椎功能残障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临床疗效;行颈椎正侧位、功能位X线片及颈椎CT三维重建扫描,分别测量置换节段、手术相邻节段及颈椎整体活动度,并观察融合节段融合率、内固定位置及异位骨化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18-54个月,平均26.3个月,术后各随访点患者JOA、NDI、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24个月时置换节段活动度(8.37°±2.77°)与术前(8.23°±3.3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整体活动度(41.71°±6.99°)较术前(44.91°±9.48°)显著减小,置换邻近节段活动度(9.16°±2.72°)与术前(9.41°±2.7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邻近节段活动度(9.43°±2.6°)较术前(8.18°±2.42°)显著增加(P〈0.05);术后12个月融合节段融合率100%,术后各随访点未观察到内植物松动、移位及异位骨化等并发症。结论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联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神经功能、维持颈椎生理活动度,获得满意临床疗效。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双月刊)创刊于2003年,由湖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湖北省医疗器械协会主办,CN刊号为:42-1715/R,自创刊以来,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办刊宗旨:为相关科研技术人员、专家学者、在校学生和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一个交流和学习平台,成为相关人员了解业内会讯、医疗资讯、产业动态的信息驿站;展示生物医学材料界最新研究成果,促进研究成果在医学临床领域的应用,加快产学研一体化进程;巩固和加强我国生物医学材料研究与临床应用领域的地位和作用,促进国内外相关...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