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夏季黄海一断面底边界层动物多样性初步研究

作者:章飞军; 张岩松; 张晓凌; 郭学武; 梁振林黄海底边界层动物多样性昼夜变化多样性指数海洋生态系统底质类型中型浮游动物大型浮游动物超底栖动物

摘要:2002年8月4日在黄海从青岛至济州岛断面的4个站位上,进行了底边界层动物昼夜连续采样, 对底边界层动物的多样性及其昼夜变化进行了分析.共鉴定出底边界层动物32种, 其中桡足类19种,端足类3种,涟虫3种,糠虾2种,毛颚类2种,枝角类2种,磷虾1种, 可划分为中型浮游动物、大型浮游动物和超底栖动物三个生物类群.主要种类有尖额真猛水蚤(Euterpina acutifrons)、挪威小毛猛水蚤(Microsetella norvegica)、戴氏猛水蚤(Danielssenia sp.)、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和双刺纺缍水蚤(Acartia bifilosa)等.超底栖动物和中型浮游动物是两个主要类群.此外,桡足类幼体(无节幼体和桡足幼体)也是底边界层动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样性分析显示: 底边界层动物在4个调查站位的均匀度(d)皆较高(0.728-0.915), 但种类较少(19-33), 故多样性指数(H')较低(2.248-2.827).超底栖动物的多样性指数相对较高, 中型浮游动物次之, 大型浮游动物较低.各类群的多样性指数在白天和夜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底边界层动物的丰度在细砂底质环境的1-3站最低, 在其他3个具有粉砂-粘土底质环境的站位皆较高.通过聚类分析, 可将这两种底质环境上的底边界层动物在26.6%相似性水平上分为两个类群.生物-环境匹配分析显示, 底边界层动物的种类及丰度除了与水深、水温有关外, 还与近底层颗粒有机碳(POC)、颗粒有机氮(PON)的沉降通量以及沉积物中值粒径密切相关.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CN:11-3247/Q)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