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吴文化研究:纪念苏州建城二千五百三十周年--春秋“吴都”“三都并峙”现状与苏州古城历史文化地位的叙述——近三十年来有关苏州古城历史的争议述论兼及纪念苏州古城建城二千五百三十周年

作者:吴恩培江南历史文化苏州古城吴都阖闾城木渎古城争议

摘要:两千多年以来,经历代文献记载且经现代考古印证的春秋晚期江南吴地地域历史文化学术体系,由"吴都"(吴大城)—苏州古城、春秋时吴国所建"离宫"—"木渎古城"及拱卫吴都的军事城堡—无锡"阖闾城"、昆山"南武城"等组成。其核心要素为经多部文献记载且为多次考古印证的论题—位于今苏州古城区的"苏州古城春秋时建、战国时重修"。这一论题亦为秦代于"故吴旧都"置会稽郡治"吴县"及1982年国务院下发《国务院批转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等部门关于保护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请示的通知》(国发〔1982〕26号)文件所附《国家第一批历史文化文化名城名单(二十四个)》中有关苏州古城历史地位的定义为“春秋时为吴国都城”等所证明。1986年苏州庆祝建城二千五百周年时,无论国家层面,还是历史学界、考古学界等学术层面,对历史形成的上述学术体系均无异议。1989年后,史学界有学者对上述学术体系提出质疑和颠覆性意见:其一,春秋时吴国所建“木渎古城”为“吴大城”;其二,无锡“阖闾城”为“吴都”。在多种因素作用下,目前春秋“吴都”呈现“三都并峙”的局面,显现出舍弃王国维、李学勤等史学大家开启、提倡的“二重证据法”及“研究‘历史时期’以文献材料为主”等史学理论及史学传统后,江南史研究中出现的混乱。就此,文章对春秋“吴都”“三都并峙”状况的形成和发展进行梳理,并对2016年——苏州建城二千五百三十周年的庆祝提出对策展望,更从中国历史文化版图下的“吴都”这一视角,就江南史研究中春秋“吴都”“三都并峙”问题的破解提出意见。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84年,由苏州市人民政府主管,苏州教育学院主办,CN刊号为:32-1556/G4,自创刊以来,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为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期刊,《中国优秀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全国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会员。在江苏省第六次评选活动中,被评为"江苏省一级期刊"。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