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中亚热带红壤地区稻-稻-草轮作系统稻田土壤质量评价

作者:王华; 黄宇; 阳柏苏; 黄璜; 张芬黑麦草土壤质量评价土壤功能红壤地区

摘要:在中亚热带红壤地区,利用定位研究方法,比较了5种不同的轮作模式,即早稻-晚稻-黑麦草、早稻-晚稻-黑麦草→早稻-晚稻-冬闲、早稻-晚稻-3/4黑麦草‖ 1/4紫云英、早稻-晚稻-紫云英、早稻-晚稻-冬闲,对稻田土壤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稻作系统相比较,在稻-草轮作模式下,稻田土壤养分含量增加,物理性状改善,土壤生物活性提高,土壤动物数量增加.在对土壤功能评价的基础上利用土壤质量评价体系定量地评价了5种轮作模式的土壤质量状况."水分贮存功能"(AWE)、"土壤结构退化抑制功能"(RSSD)、"稻田作物品质和产量维持功能"(SCOP)其评价值以及最终的土壤质量指数(SQI)都是稻-稻-3/4黑麦草‖1/4紫云英、稻-稻-黑麦草、稻-稻-紫云英3种轮作模式大于常规稻作模式,其中以稻-稻-3/4黑麦草‖ 1/4紫云英表现最优;"促使水分运移、提高水分有效性功能"(FWMA)功能在5种轮作模式中其评价值相等.结果还表明,土壤质量指数(SQI)、土壤退化指数(SDI)和生物肥力指数(BIF)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说明此3种评价方法都能有效地评价研究试区稻田土壤质量.土壤退化指数(SDI)表明,稻-草轮作模式稻田土壤质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常规稻作系统稻田土壤质量有轻微下降.稻田土壤蚯蚓丰富度与土壤质量指数(SQI)、土壤退化指数(SDI)和生物肥力指数(BIF)都成显著的正相关,蚯蚓的丰富度可指示本研究试区稻田土壤质量.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生态学报

《生态学报》(CN:11-2031/Q)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半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