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I-BAR结构域蛋白质家族

作者:陈燕萍 鲁翔肌动蛋白伪足细胞膜突起结构

摘要:研究证实,细胞的运动、迁徙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尤其是细胞伪足的参与。1-BAR(Inverse Bin-Amphiphysin—Rvs)蛋白质家族因共有一段高度保守的I-BAR结构域而得名,具有结合肌动蛋白、细胞膜和小GTP酶的特点。目前的研究认为,I-BAR蛋白质家族参与细胞膜结构重塑,与细胞伪足的形成有关。I-BAR蛋门质家族介导细胞产生伪足的经典途径为Rho家族GTP酶结合到1—BAR等功能域,他活化的1—BAR蛋白质家族成员激活WASP(Wiskott-Aldrich syndrome protein)和WAVE/Scar(WASP familyverprolin homologous protein)蛋白质家族,从而引发Arp2/3(actin related proteins2and3)复合物介导的肌动蛋白成核和聚合反应。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生命的化学

《生命的化学》(CN:31-1384/Q)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生命的化学》反映当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状况、研究动态、介绍有关的研究技术,以及帮助科研工作者交流思想和为学术组织沟通活动信息。主要刊登:提高与普及兼顾,重点刊登综述性、进展性的文章,同时也旁及技术和方法、书评、会议报道等内容。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