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基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剩余价值率计算:理论与中国经验

作者:马梦挺剩余价值率国民经济核算非生产性劳动利润挤压

摘要:本文结合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的特点重新阐释了计算剩余价值率的ST方法,并计算了中国1993 - 2015年的剩余价值率。本文指出ST方法中界定的次级部门,即除贸易部门以外的非生产部门,直接的含义是以非生产劳动为媒介,以费用的形式从生产部门转移剩余价值的部门,其收入的性质并非包括谢克和图纳克本人在内的很多学者理解的“租”。本文计算的中国1993 - 2015年剩余价值率表明,2012年以来中国剩余价值率增长陷入停滞,将金融、商业服务等分配性次级部门和贸易部门转移的剩余价值剔除之后呈明显下降趋势。对比剔除农业和保留农业两种口径下的剩余价值率可以发现,农业家庭经营对于中国非农部门维持较高的剩余价值率,进而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剩余价值率 国民经济核算 非生产性劳动 利润挤压剩余价值或更一般意义上的剩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它表示社会生产在补偿了包括劳动力再生产在内的各种中间消耗之后的余额。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值形成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率并不仅仅表示生产关系,从马克思对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区分看,剩余价值率是一个能够反映生产力的指标。从社会再生产的角度看,剩余价值是积累的源泉,剩余价值的使用构成经济增长的直接动因。骆耕漠(1990)在对马克思主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研究中指出,《资本论》中的诸多概念,如价值、剩余价值和资本在社会再生产的意义上完全适用于社会主义经济。近年来中国学者在有关剩余价值率的研究中,也用剩余价值率这个概念分析公有制经济(赵峰等,2012;姬旭辉和邱海平,2015;齐昊,2017)。可见,剩余价值规律并不只是适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是一般地适用于社会大生产,对此进一步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中国�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世界经济

《世界经济》(CN:11-1138/F)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