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汉语描写借词的地理变异——以“水泥、肥皂、西红柿、马铃薯”等为例

作者:高晓虹 刘晓海描写借词汉语方言

摘要:描写借词指汉语中以“洋、番、胡”等修饰性成分加上本地原有词语构成的、用来给外来事物命名的一类词语。本文以“水泥、肥皂、西红柿、马铃薯”等外来事物为例,考察汉语描写借词的地理分布情况。其中,“洋-”“番-”使用最多,“洋-”类分布偏北,“番-”类偏南。此外,还有“鬼子-”“红毛-”“荷兰-”等,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一带。本文可以为对外汉语词汇及文化教学提供生动的例证。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世界汉语教学

《世界汉语教学》(CN:11-1473/H)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季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世界汉语教学》旨在指导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实践推动学科理论建设的基本思想,反映跟随汉语教学有关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交流世界各地的汉语教学经验。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