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时间表达的语法差异及其认知解释——从“年、月、日”的同类性谈起

作者:陆丙甫; 屈正林时间表达认知解释语法差异同类时间单位语言直觉系统分析语法性质认知角度量词法学界不一致参照点连续性词形名词词语

摘要:语法学界一般把'年、日'和'月'分别看作量词和名词.这跟人们的语感很不一致.本文根据马庆株(1990)提出的'序量词、基量词'概念指出:作为序量词,'年、月、日'之间并没有区别,这样可解释一般人把三者看作同类词的语言直觉.在此基础上,本文以序量词为参照点,对时间表达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从大时间单位'世纪'到小时间单位'秒',相应词语的语法性质呈现出连续性的渐变.这些单位都有序量词形式,但大单位同时具有名词形式而没有相应基量词,小单位同时具有基量词形式而没有相应名词.本文也对此现象从认知角度作了尝试性解释.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世界汉语教学

《世界汉语教学》(CN:11-1473/H)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季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世界汉语教学》旨在指导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实践推动学科理论建设的基本思想,反映跟随汉语教学有关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交流世界各地的汉语教学经验。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