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两课”教学应确立以人为本的德育观

以人为本德育观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历史发展人的主体地位主体作用

摘要:一、以人为本德育观的内涵 以人为本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是一种立足于解放人和开发人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从素质角度来看,人的全面发展应包括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其中文化素质是基础,业务素质是本领,身心素质是本钱,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则是灵魂,是4种素质中首要的、核心的内容,因为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人的发展不仅是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熟练,更重要的是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即德性的发展,道德性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特征。培养大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即德育工作,不同于其他工作,它不仅规范大学生的行为还塑造大学生的灵魂。基于德育的特殊性,德育工作必须强调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德育,就是肯定、尊重人的主体地位、根本地位、目的地位与主体作用的同时,把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为了人和塑造人的价值取向落实到教育工作之中,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现代德育不是管理人、约束人、控制人,而是创造条件发展人。以人为本德育理念,根本目的在于对人性的唤醒和尊重,最广泛调动人的积极因素,最充分地激发人的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绥化学院学报

《绥化学院学报》(CN:23-1569/Z)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绥化学院学报》办刊宗旨概括为:追寻科学理念,探索学术真知,传播先进文化,塑造大学精神。主要栏目:中国社会发展研究、黑龙江作家研究、大学写作研究、绥化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