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古今》的反响·我的沪剧情结

作者:吴福辉; 思和; 耿法沪剧作品唱腔上海文学穆时英电视海派作家张爱玲代表作家上海小报

摘要:北京:吴福辉来信思和: 从元旦到春节我都在家里“孵豆芽”,恰好读了《上海文学》今年的一、二两期。在新设的《古今》栏目“海派小说钩沉”里,李楠相继“钩”出苏青的《多重锦》、穆时英的《我们这一代》,这两篇都是多年来我想看而未能看到的海派作品。作品题目在旧报刊广告或其他资料里都早不陌生,但不知道发表在哪里,因为久找无下落, 我已经怀疑它们是否存在过。现在都被李楠找出来了, 原来都在上海小报之中! 你拿出刊物的宝贵空间来辟这个栏目,一定有深意存焉。发现新资料是一方面,对海派追本溯源是另一方面。原来以为,新文学的海派作家在30年代是远离小报的,现在知道代表作家如张爱玲、苏青、穆时英等在40年代都将自己成熟的作品给了小报,那么,对小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上海文学

《上海文学》(CN:31-1095/I)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上海文学》不仅在文学界,而且在知识界、思想界都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同时,它多年来一直为海外许多著名的大学和图书馆所关注和收藏,被视作反映中国文学界和思想界最新潮流动态的前沿窗口。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