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理解何以可能——透视质的研究者与研究对象

作者:钱洁研究者历史转变科学与人文质的研究科学主义教育研究人文主义研究对象集体无意识

摘要:一、质的研究:凸显人与人之间的理解 众所周知,教育研究经历了科学主义、人文主义的历史分野之后逐渐走向了科学与人文的融合。这一历史转变引发了研究者与研究对象关系的思考与质疑,之前两者可谓是“站在天平的两端”遥遥相望,研究者以理论家、知识创造者自诩,“尽职”地对世界作出真理性的探索与解释,他们以个人猎奇为研究旨趣,以冰冷的数据代替鲜活的经历、体验,人为地过滤情感因素,进而转化成一串串的符号搭建着所谓的科学理性大厦,充当的是世界“立法者“的角色,因此把自己需要的群体或个人理所当然地作为研究对象,而这些研究对象也处于一种集体无意识状态,似乎从来没有人会问:“是谁赋予了他们这种研究的权利?”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上海教育科研

《上海教育科研》(CN:31-1059/G4)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上海教育科研》坚持面向普教、面向基层、面向教师;注重学术性与普及性相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科学性与可读性相结合,刊登上海和各地教育理论研究、教育改革的最新动态和科研成果,成为教师了解教育改革与科研动态的窗口。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