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历史与哲学基础

作者:周玉华; 秦秀春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历史刑事司法实践统治阶级治理国家中国传统正确指导思想来源阶级社会春秋时期政治家哲人渊源刑罚睿智理念孔子基础长治

摘要:一、中国传统的宽严相济思想的渊源宽严相济作为我国现阶段的刑事政策,对于正确指导刑事司法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宽严相济作为一个传统的治理国家的手段和理念,最初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刑事政策。其思想来源于我们国家悠久的统治历史。自从进入阶级社会以来,统治阶级就在不断探索如何更好地行使好统治权,如何使自己的国家长治久安。在不断的探索和总结的过程中,睿智的政治家和哲人们发现单纯以“严”为基础的刑罚的弊端,从而越来越重视用刑之“宽”。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提出:“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孔子曰:“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山东审判

《山东审判》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双月刊,以应用法学研究,法律应用研究为主,读者对象以法官为主。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山东审判》杂志已正式更名为《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