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童年的“消逝”与“绽放”——电视时代与中国儿童文化的重构

作者:张娣儿童电视童年的消逝儿童本位文化重构

摘要: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所提出的“童年的消逝”理论,主要分析讨论了电视对儿童的负面影响。其理论是基于美国社会的实际状况提出的,但是中国学者对这一理论的引用和接受,却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和盲目性。就中国的实际情况而言,电视媒体兴起之后,对儿童本位的确立起到了促进作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欠缺的儿童选择权、自主权、话语权得以明显建构。由于中国当代优越的社会文化体制,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中所忧虑和批判的情形,在中国不可能形成主流。电视对于中国儿童而言,不是童年的消逝,而是童年的绽放。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山东社会科学

《山东社会科学》(CN:37-1053/C)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山东社会科学》是中国社科基金资助期刊;中国人文社科优秀期刊,被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北大2014版优秀期刊收录。获得山东省优秀期刊称号。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