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关于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一点反思

作者:徐亚平; 范祚军货币政策效应潜在产出水平总供给曲线公众预期

摘要:我国货币政策运行的具体环境与西方经典理论的假设前提有很大的不同,这使得货币政策效应在我国的具体表现往往不同于西方经典理论的结论,主要表现在:1、'货币政策短期非中性而长期中性'在我国现阶段并不一定成立.由于目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是诸如产业结构、市场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单纯的货币政策短期内很难奏效,具有理性预期的公众对此也是很清楚的,因此货币政策'短期非中性'在我国并不一定存在.而从长期来说,随着一些深层次问题的逐步解决以及货币调控机制自身的不断完善,货币政策的作用将会不断得到加强,即'长期非中性'.2、我国目前的实际产出水平低于潜在水平,因此,若能够让公众切实认识到随着我国市场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一些深层次问题的逐步解决,我国经济增长的潜力与空间,增强人们对经济发展的信心,则会大大有利于引导公众合理形成预期,使央行的货币调控能更好地得到广大公众的响应.因此,从这个角度说,公众的理性预期将是不断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一个前提条件.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生产力研究

《生产力研究》(CN:14-1145/F)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生产力研究》主要刊登研究经济理论、经济改革、发展重大问题方面的论文、学术动态的综述性文章。同时,作为中国生产力学会会刊,它最及时、最权威地反映着全国生产力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最新动态和最新成果。

杂志详情